![]() 位置指示器
专利摘要:
[課題]提供一種:與位置檢測感測器一同作使用,並能夠抑制無謂之電力消耗而謀求省電力化的位置指示器。[解決手段]係具備有:第1電極(6),係用以受訊從位置檢測感測器(2)而來之交流訊號;和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係產生用以使位置檢測感測器(2)檢測出位置之訊號;和第2電極(7),係與第1電極(6)相異,並被供給有藉由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所產生的訊號;和訊號檢測電路(200),係檢測出是否經由第1電極(6)而受訊有從位置檢測感測器(2)而來之交流訊號;和送訊控制電路(300),係對應於從訊號檢測電路(200)而來之輸出,而對於從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而來之經由第2電極(7)的訊號之送訊作控制。對應於檢測出經由第1電極(6)所受訊的從位置檢測感測器(2)而來之交流訊號一事,而從第2電極(7)送訊用以使位置檢測感測器(2)檢測出位置之訊號。 公开号:TW201303666A 申请号:TW101110572 申请日:2012-03-27 公开日:2013-01-16 发明作者:Yasuo Oda;Masaki Yagi;Yoshihisa Sugiyama 申请人:Wacom Co Ltd; IPC主号:G06F3-00
专利说明:
位置指示器 本發明,係有關於與位置檢測感測器一同使用之位置指示器。 與位置檢測感測器一同使用之位置指示器,從先前起便提案有各種之構成。例如,在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7-295722號公報)或者是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8-272509號公報)中,係揭示有一種座標輸入裝置,其係在位置指示器內具備有交流訊號之產生器,並具備有作為其之驅動電源的電池,且藉由使位置檢測感測器將與從此位置指示器所送出之交流訊號相對應的訊號檢測出來,而檢測出位置指示器之位置。 又,在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7-183809號公報)中,係揭示有一種位置指示器,其係具備有訊號處理電路,該訊號處理電路,係具有對於筆尖之導體而在訊號受訊時與訊號送訊時被作切換之開關電路,亦即是具有所謂的半雙重通訊之構成,又,該位置指示器,係作為其之驅動電源,而具備有電池。 在此專利文獻3之位置指示器中,開關電路,係藉由時序控制電路,而在每特定期間中,在訊號受訊側和訊號送訊側之間而被作切換,在訊號受訊時,筆尖之導體係受訊從位置檢測感測器而來之交流訊號,並藉由訊號處理電路,而產生與其作了同步之交流訊號。而,在開關電路被切換至訊號送訊側的期間中,係將藉由訊號處理電路所產生的交流訊號,從受訊有從位置檢測感測器而來之交流訊號的筆尖之導體而送出至位置檢測感測器處。位置檢測感測器,係藉由檢測出從此位置指示器而來之訊號,而檢測出位置指示器之位置。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7-29572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8-272509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7-183809號公報 在上述之專利文獻1~3中所揭示之位置指示器,係具備有電源開關,並構成為:當該電源開關成為ON時,係從作為驅動電源之電池而恆常對於交流訊號之產生器或訊號處理電路供給電源電壓。因此,係有著下述的問題:亦即是,當電源開關被設為ON時,位置指示器,就算並非在位置檢測感測器上而成為操作狀態,亦即是,就算是並非成為被與位置檢測感測器一同作使用之狀態,也會恆常從電池而對於各部供給電源電壓,而消耗電力。 藉由因應於位置指示器之使用狀況來將電源開關仔細的作ON、OFF,雖然能夠對於無謂之電力消耗作某種程度的抑制,但是,於此情況,係必須要對於電源開關頻繁地進行操作,當作為驅動電源而使用電池時,係會成為對於電池之交換頻度造成影響。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之點,而以提供一種抑制無謂之電力消耗並且謀求省電力化之位置指示器一事,作為目的。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位置指示器,係為被與位置檢測感測器一同作使用之位置指示器,其特徵為,具備有:第1電極,係用以受訊從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而來之交流訊號;和送訊訊號產生電路,係產生用以使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檢測出位置之訊號;和第2電極,係與前述第1電極相異,並被供給有經由前述送訊訊號產生電路所產生之訊號;和訊號檢測電路,係檢測出是否經由前述第1電極而受訊有從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而來之交流訊號;和送訊控制電路,係對應於從前述訊號檢測電路而來之輸出而對於從前述送訊訊號產生電路而來之經由前述第2電極的訊號之送訊作控制,前述第1電極以及前述第2電極,係被配置在前述位置指示器之同一端部處,對應於檢測出經由前述第1電極所受訊之從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而來的交流訊號一事,而從前述第2電極送訊用以使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檢測出位置的訊號。 上述之構成的本發明之位置指示器,若是被拿到位置檢測感測器之上等的被與該位置檢測感測器一同作使用的位置處,則係藉由訊號檢測電路,而檢測出經由第1電極所從位置檢測感測器受訊了的交流訊號。如此一來,對應於此從訊號檢測電路而來之輸出,而藉由送訊控制電路,來以將從送訊訊號產生電路而來之用以使位置檢測感測器檢測出位置的訊號從第2電極而送訊至位置檢測感測器處的方式,而進行控制。 另一方面,訊號檢測電路,當成為並未檢測出從位置檢測感測器而來之交流訊號的狀態、亦即是本發明之位置指示器並非存在於位置檢測感測器之上而並非為被與位置檢測感測器一同作使用的狀態時,係藉由送訊控制電路,而以不會使從送訊訊號產生電路而來之訊號從第2電極而對於位置檢測感測器作送訊的方式來作控制。 若依據由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指示器,則僅有在該位置指示器為位於位置檢測感測器之上等的被與該位置檢測感測器一同作使用之位置處時,會成為將從送訊訊號產生電路而來之訊號送訊至位置檢測感測器處,而對於無謂之電力消耗作抑制,並謀求省電力化。[第1實施形態] 以下,參考圖面,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指示器的實施形態作說明。圖1,係為用以對於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位置指示器1之概念性構成以及其處理動作作概括性說明的圖,並為對於位置指示器1被放置在靜電電容式之位置檢測感測器2的板面上的狀態作展示之圖。又,圖2,係為用以對於位置指示器1之詳細構成例作說明的圖,圖2(A),係為位置指示器1之一部分縱剖面圖,圖2(B),係為圖2(A)之一部分擴大圖,圖2(C),係為對於位置指示器1之外觀的一部份作展示之圖。在此實施形態中,位置指示器1係作為外觀為具備有棒狀之尖筆形狀者而被形成之。 此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1,係具備有棒狀之框體3。此框體3,係藉由由絕緣材料(例如合成樹脂)所成之中空的圓筒狀形狀之絕緣體部31而構成之。而,在此實施形態中,框體3之絕緣體部31的外周表面之至少操作者對於該位置指示器1作把持的部分,係藉由例如由金屬所成之導電體部32而作覆蓋。 在框體3內,係被配設有印刷配線基板41。將框體3之外周表面作覆蓋的導電體部32,係被與此印刷配線基板41之接地導體作電性連接。 在印刷配線基板41上,除了由電阻或電容器、IC(Integrated Circuit)等所成之複數個的電子零件,和導電圖案42a或42b等之配線圖案,和後述之升壓變壓器等之外,於此例中,係亦具備有位置指示器1之送訊驅動狀態的ON、OFF顯示用之LED(Light Emitting Diode)43等,並形成位置指示器1之內部處理電路40。此內部處理電路40,係如圖1以及圖2中所示一般,由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和訊號檢測電路200、以及送訊控制電路300所成。 又,在此實施形態中,係構成為能夠於框體3內而收容電池5,內部處理電路40之電源電壓,係藉由此電池5而產生。於圖2(A)中,電池連接端子52,係為被與印刷配線基板41上之內部處理電路40中所包含的電源電路作電性連接之端子,並被設置在印刷配線基板41之端部處。電池5之正極側電極51,係與此電池連接端子52作接觸並作電性連接。雖省略圖示,但是,電池5之負極側電極,係被與印刷配線基板41之接地導體作直接連接。或者是,電池5之負極側電極,係與被電性連接於框體3之導電體部32處的作彈性位移之端子作推壓接觸,並被與印刷配線基板41之接地導體作連接。 LED43,係如同後述一般,藉由基於訊號檢測電路200之檢測輸出的送訊控制電路300之控制,而構成為:在藉由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所產生了的送訊訊號被從位置指示器1所送出的狀態時,會作點燈,又,在並不會從位置指示器1而送出送訊訊號的狀態時,係作熄燈。在與LED43之位置相對應的框體3之外周表面處,係設置有透光構件43L。使用者,係能夠藉由透過此透光構件43L來確認LED43之點燈、熄燈,來對於位置指示器1之送訊有無狀態作確認。 又,在框體3之外周表面上,係亦被設置有:將被設置在內部處理電路40之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中的後述之可變電阻器107之電阻值以手動來作改變並用以對於位置指示器1之訊號檢測感度作變更的滑動操作部44。 構成框體3之中空的圓筒狀形狀之絕緣體部31的中心軸方向上之其中一方的端部側,係被設為前端逐漸變細之錐狀部33。在此錐狀部33之外周側處,係被安裝有例如由環狀之導電材所成的周邊電極6。另外,周邊電極6與框體3之外周表面的導電體部32,係藉由在兩者之間而中介存在有絕緣體部31,而被作絕緣。 周邊電極6,於此例中,係為構成第1電極者,並藉由貫通絕緣體部31之導線導體構件61,而被與印刷配線基板41之導體圖案42a作電性連接。此導體圖案42a,於此例中,係被與內部處理電路40之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以及訊號檢測電路200的輸入端作連接。 又,在此實施形態中,係以從錐狀部33之中空部而突出至外部的方式,而被設置有中心電極7。中心電極7,於此例中係構成第2電極。此中心電極7,例如係以由導電性之金屬所成之棒狀導體71和被設置在此棒狀導體71之前端處的彈性保護導體72所構成。棒狀導體71,係以從框體3內之印刷配線基板41的特定位置起而貫通錐狀部33之中空部並突出於外部的方式,而被作設置。彈性保護導體72,係為用以在位置指示器1與位置檢測感測器2作了接觸時,不會對於位置檢測感測器2之指示輸入面造成損傷,並且用以將位置指示器1與指示輸入面間之接觸面積增大的構件,於此例中,係藉由導電性之彈性構件所構成。另外,導電性之彈性構件的表面,係因應於需要,而藉由樹脂來作了塗敷。又,此彈性保護導體72,係亦可省略。於此情況,係可將棒狀導體71藉由例如導電性之彈性構件而構成之。 此中心電極7,於此例中,係為構成第2電極者,棒狀導體71之與被設置有彈性保護導體72之側相反側的端部,係相對於印刷配線基板41而被作固定,並且,被與導體圖案42b作電性連接。此導體圖案42b,於此例中,係被與內部處理電路40之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的輸出端作連接。 又,在周邊電極6與中心電極7之間,係被設置有用以對於相互間之電性干擾有效地作防止的遮蔽構件8。在此實施形態中,遮蔽構件8,係以將中心電極7作包圍的方式而被作設置,藉由此,遮蔽構件8係中介存在於周邊電極6與中心電極7之間,並成為將周邊電極6與中心電極7之間的耦合電容盡可能的縮小。 如同身為圖2(A)之尖端部擴大圖的圖2(B)中所示一般,遮蔽構件8,係藉由在內壁面上而被形成有絕緣層82之由導電構件所成的筒狀導體81,而構成之。筒狀導體81,係被與印刷配線基板41之接地導體作電性連接。 而後,藉由將中心電極7之棒狀導體71收容在內壁面被設為絕緣層82的筒狀導體81之中空部內,而構成為將中心電極7藉由遮蔽構件8來作包圍。在圖2之例中,中心電極7之彈性保護導體72的一部份,亦係構成為藉由遮蔽構件8之筒狀導體81而被作包圍。 周邊電極6與遮蔽構件8之筒狀導體81,係藉由在兩者之間而中介存在有絕緣體部31之錐狀部33,而被作絕緣,中心電極7與遮蔽構件8之筒狀導體81,係藉由在兩者之間而中介存在有遮蔽構件8之筒狀導體81的內壁面之絕緣層82,而被作絕緣。 另外,在圖2之例中,雖係設為僅對於中心電極7而施加有遮蔽,但是,亦可對於周邊電極6而施加遮蔽。或者是,亦可對於周邊電極6與中心電極7之雙方而施加遮蔽。 又,在圖2之例中,雖係設為藉由將中心電極7之棒狀導體71的全體以遮蔽構件8來作包圍一事,來施加遮蔽,但是,只要設為至少對於周邊電極6與中心電極7之近接部分而使遮蔽構件8作中介存在即可。 接著,對於內部處理電路40之構成例作說明。圖3,係為對於內部處理電路40的電路構成例作展示之圖。內部處理電路40,係如同上述一般,由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和訊號檢測電路200以及送訊控制電路300所成,但是,在此例中,送訊控制電路300,係藉由對於對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之電源電壓的供給作控制之電源電路所構成。 如圖3中所示一般,作為第1電極之例的周邊電極6,係透過被與導電圖案42a作連接之連接端子401,而被與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以及訊號檢測電路200之輸入端作連接。又,與被連接於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之輸出端處的導體圖案42b作連接之連接端子402,係被與作為第2電極之例的中心電極7作連接。 送訊控制電路(電源電路)300,係具備有DC/DC換流器301,在此DC/DC換流器301之電壓輸入端Vin處,係被供給有從電池5而來之直流電壓。 此DC/DC換流器301,係具備有致能(enable)端子EN,當此致能端子EN為HIGH準位時,係成為驅動狀態(active狀態),並從電池5之電壓而產生電源電壓+Vcc,再從電壓輸出端Vout來輸出,而供給至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處。故而,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係成為驅動狀態,並產生送訊訊號,而將送訊訊號從中心電極7來輸出至位置檢測感測器2處。 另一方面,當致能端子EN為LOW準位時,DC/DC換流器301,係成為非驅動狀態(sleep狀態),並停止從電壓輸出端Vout而來之電源電壓+Vcc的產生,經由此,對於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之電源電壓+Vcc的供給係被停止。故而,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係成為非驅動狀態。因此,送訊訊號係並不會被產生,而不會進行從位置指示器1而來之送訊訊號的送訊動作。 於此,作為DC/DC換流器301,例如係使用Linear Technology公司製之DC/DC換流器「LTC3525」。在此DC/DC換流器「LTC3525」中,SHDN端子,係成為致能端子EN。 在送訊控制電路300中,於DC/DC換流器301之電壓輸出端Vout與接地導體之間,係被連接有電阻302以及前述之LED43的串聯電路。進而,DC/DC換流器301之電壓輸出端Vout,係經由電阻303以及電阻304之串聯連接而被與接地導體作連接,從電阻303以及電阻304之連接點,係對於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而輸出有基準電壓Vref(=Vcc/2)。 在此送訊控制電路300中,當致能端子EN係為HIGH準位而DC/DC換流器301係為驅動狀態時,係從其之電壓輸出端Vout而產生電源電壓+Vcc,LED43係點燈。故而,藉由此LED43之點燈,使用者係能夠獲知對於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之電源電壓+Vcc以及基準電壓Vref的供給。亦即是,藉由LED43之點燈,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係被驅動而從位置指示器1進行有送訊訊號之送出一事,係被報知給使用者。 又,當致能端子EN係為LOW準位而DC/DC換流器301係為非驅動狀態時,由於從其之電壓輸出端Vout而來的電源電壓+Vcc之產生係停止,因此,LED43係熄燈。故而,藉由此LED43之熄燈,使用者係能夠獲知對於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之電源電壓+Vcc以及基準電壓Vref的供給停止。亦即是,藉由LED43之熄燈,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之驅動係被停止而並未從位置指示器1進行有送訊訊號之送出一事,係被報知給使用者。 訊號檢測電路200,係為檢測出從位置檢測感測器2而來之交流訊號的電路,並將作為其之檢測結果的輸出訊號,作為致能控制訊號而供給至送訊控制電路300之DC/DC換流器301的致能端子EN處。在此訊號檢測電路200處,從電池5而來之電壓,係作為其之驅動電壓(電源電壓)而被恆常作供給。 於此例中,訊號處理電路200,係由脈衝產生電路201和可再觸發型單安定複振盪器202以及致能控制訊號產生電路203所成。 脈衝產生電路201之輸入端,係透過連接端子401而被與周邊電極6作連接。當位置指示器1存在於位置檢測感測器2上時,如圖1中所示一般,位置指示器1之周邊電極6與位置檢測感測器2,係經由靜電電容C1而作耦合。如同後述一般,從位置檢測感測器2而來之交流訊號,係透過靜電電容C1以及周邊電極6來作為電流訊號而被供給至連接端子401處,並被輸入至脈衝產生電路201處。 脈衝產生電路201,若是於其之輸入端處而被供給有從位置檢測感測器2而來之交流訊號,則係根據該交流訊號而產生脈衝訊號,並作為輸出訊號而輸出。但是,當位置指示器1並未存在於位置檢測感測器2上時,係並不會透過周邊電極6而受訊交流訊號。因此,在脈衝產生電路201處,係並不會產生脈衝訊號,而並不會作為輸出訊號而輸出脈衝訊號。 此脈衝產生電路201之輸出訊號,係被供給至可再觸發型單安定複振盪器202之觸發端子處。此可再觸發型單安定複振盪器202之時間常數,係被設定為較從位置檢測感測器2所產生之交流訊號的週期更長。故而,若是作為脈衝產生電路201之輸出訊號,而產生根據從位置檢測感測器2而來之交流訊號所生成的脈衝訊號,則可再觸發型單安定複振盪器202,係恆常產生成為LOW準位之反轉輸出訊號。但是,當並未作為脈衝產生電路201之輸出訊號而產生脈衝時,可再觸發型單安定複振盪器202之反轉輸出訊號,係恆常成為HIGH準位之訊號。此可再觸發型單安定複振盪器202的反轉輸出訊號,係被供給至致能控制訊號產生電路203處。 致能控制訊號產生電路203,係由在基極處而接收可再觸發型單安定複振盪器202之反轉輸出訊號的切換電晶體204、和充放電用之電容器205、以及充電用電阻206所成。電池5之正極側端子,係經由充電用電阻206而被與充放電用之電容器205的其中一端側作連接,此電容器205之另外一端側,係被與接地端子作連接。而,電阻206和電容器205間之連接點,係被與切換電晶體204之集極作連接,並且被與送訊控制電路300之DC/DC換流器301的致能端子EN作連接。亦即是,在電阻206和電容器205間之連接點處所得到的訊號,係為訊號檢測電路200之檢測輸出訊號,並成為DC/DC換流器301的致能控制訊號。 如同前述一般,當並未作為脈衝產生電路201之輸出訊號而產生脈衝訊號時,可再觸發型單安定複振盪器202之反轉輸出訊號,由於係恆常成為HIGH準位之訊號,因此,切換電晶體204係成為ON狀態。因此,在電容器205處係並不會流動充電電流,電阻206和電容器205間的連接點之致能控制訊號,係成為LOW準位。亦即是,DC/DC換流器301之致能端子EN,係成為LOW準位,DC/DC換流器301,係成為非驅動狀態(休眠狀態),從電壓輸出端Vout而來之電源電壓+Vcc的產生係停止。故而,在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處,係並不會被供給電源電壓+Vcc以及基準電壓Vref。 另一方面,若是作為脈衝產生電路201之輸出訊號,而產生根據從位置檢測感測器而來之交流訊號所生成的脈衝訊號,則可再觸發型單安定複振盪器202之反轉輸出訊號,由於係成為LOW準位,因此,切換電晶體204係成為OFF。如此一來,係從電池5而透過電阻206來對於電容器205供給充電電流,電容器205係被充電。因此,電阻206和電容器205間之連接點的致能控制訊號,係成為HIGH準位,DC/DC換流器301係成為驅動狀態,而從其之電壓輸出端Vout產生電源電壓+Vcc,並且亦產生基準電壓Vref,而供給至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處。 如同上述一般,在位置指示器1之內部處理電路40處,係藉由以訊號檢測電路200之檢測輸出訊號來對從送訊控制電路300而來之對於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的電源電壓之供給作控制,而對於從該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而來之送訊訊號的送訊作控制。 而,於此情況,若是藉由訊號檢測電路200而檢測出從位置檢測感測器2而來之交流訊號,則藉由該訊號檢測電路200之檢測輸出訊號,從送訊控制電路300而來之電源電壓+Vcc,係以被供給至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處的方式而被作控制。當位置指示器1並未為在位置檢測感測器2而成為操作狀態時,訊號檢測電路200,由於係並不會檢測出從位置檢測感測器2而來之交流訊號,因此,在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處,係並不會被供給電源電壓+Vcc,而並不會進行在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處之送訊訊號的產生以及送訊。故而,位置指示器1,當並非為在位置檢測感測器2而成為操作狀態時,係能夠將電池5之電力消耗降低。 而,若是將位置指示器1放置在位置檢測感測器2上,並且欲進行位置指示之操作,則從位置檢測感測器2而來之交流訊號係被訊號檢測電路200檢測出來,電源電壓+Vcc係從送訊控制電路(電源電路)300而自動地被供給至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處,該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係成為被驅動。亦即是,位置指示器1,係僅在被與位置檢測感測器2一同作使用時,才會自動性地對於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供給電源電壓+Vcc。故而,電池5,由於係僅在必要時電力才會被消耗,因此,係能夠謀求大幅度之省電力化。 接下來,針對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作說明。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在本實施形態中,係為構成訊號增強處理電路者,並由感測放大器101、和訊號放大率可變電路102、以及升壓變壓器103所成。 另外,在藉由此訊號增強處理電路所進行的訊號增強處理中,除了將輸入訊號之訊號準位放大為特定之訊號準位的處理之外,亦包含有使輸入訊號之波形作變形的處理、或者是對於輸入訊號之相位作控制的處理。例如,亦包含有:當輸入訊號為具備有如同正弦波一般的訊號波形之訊號的情況時,將該訊號準位之變化率,在訊號準位為小之區域中而設為較大,並在訊號波形成為極大值或者是極小值之區域中而將其之變化率設為較小之處理。又,亦包含有:當係為具備有如同矩形波一般的訊號波形之輸入訊號的情況時,在該訊號波形之上揚區域或者是下挫區域處,將其之訊號準位的變化率增強,並藉由此來成為急遽之訊號波形,或者是在此區域中而使振幅準位增大的處理。進而,亦可將進行像是對於輸入訊號而補償其之相位差或者是使其保持特定之相位差一般的相位控制之處理作適用。在訊號增強處理電路中,係藉由將此種各式各樣之訊號處理與上述之訊號準位的放大處理作組合、或者是與訊號準位之放大處理相互獨立地作適用,來進行訊號增強處理。 於此例中,感測放大器101,係由運算放大器104、和被連接與此運算放大器104之反轉輸入端子和輸出端子之間的電容器105,所構成之。運算放大器104之反轉輸入端子,係與被連接於周邊電極6處之連接端子401作連接。又,在運算放大器104之非反轉輸入端子處,係從送訊控制電路300而被供給有前述之基準電壓Vref。 故而,當位置指示器1位於位置檢測感測器2上,並且透過靜電容量C1而與位置檢測感測器2耦合時,從位置檢測感測器2而來之交流訊號,係透過靜電容量C1以及周邊電極6而作為電流訊號來供給至連接端子401處,並被輸入至感測放大器101中。電容器105,係為用以將透過靜電電容C1所輸入之電流訊號檢測出來者。於此,在此發明中,作為交流訊號,係並不對其之波形作限定。例如矩形波訊號或者是正弦波訊號等,不論是何種的波形之交流訊號,均能夠作輸入。 而後,感測放大器101,係將通過連接端子401並作為電流訊號而被作了輸入的交流訊號作相位反轉,並輸出至訊號放大率可變電路102處。 訊號放大率可變電路102,係由運算放大器106、以及被連接於該運算放大器106之反轉輸入端子和輸出端子之間的可變電阻器107,所構成之。此可變電阻器107之電阻值,係藉由讓使用者對於圖2(C)中所示之滑動操作部44作滑動移動,而以手動來進行可變控制。而,藉由對於此可變電阻器107之電阻值而以手動來進行可變設定,此訊號放大率可變電路102之放大率係被作可變設定,其結果,位置指示器1之訊號檢測感度係被作控制。 藉由此訊號放大率可變電路102而作了放大的交流訊號,係被供給至升壓變壓器103之一次線圈103a處。此升壓變壓器103之一次線圈103a的捲繞數n1、和二次線圈103b之捲繞數n2,其兩者間之比,例如係如同n1:n2=1:10一般地而將二次線圈103b側之捲繞數設定為較大(n1<n2)。故而,在升壓變壓器103之二次線圈103b側處,訊號放大率可變電路102之輸出訊號的振幅係因應於捲繞數比而被作增倍,並得到被設為了大振幅之交流訊號(電壓訊號)。 升壓變壓器103之二次線圈103b的其中一端,係被與連接端子402作連接。又,連接端子402,係與藉由遮蔽構件8而被作了遮蔽的中心電極7之棒狀導體71作連接。升壓變壓器103之二次線圈103b的另外一端,係被與印刷配線基板41之接地導體作連接。故而,藉由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而被設為了大振幅之交流訊號電壓的輸出訊號,係通過連接端子402而被供給至中心電極7處。 故而,若是位置指示器1存在於位置檢測感測器2之上,而位置指示器1之周邊電極6與位置檢測感測器2係經由靜電電容C1而被作耦合,則交流訊號係從位置指示器1而透過位置指示器1之中心電極7並被反饋至位置檢測感測器2處。 接下來,針對此例之靜電電容式的位置檢測感測器2作說明。此例之靜電電容式的位置檢測感測器2,其感測電極係為由輸入電極與輸出電極所構成,並成為將位置指示器1所接觸了的接觸點之耦合電容的變化檢測出來之相互電容方式的位置檢測感測器之構成。 亦即是,如圖4中所示一般,此例之位置檢測感測器2,係由感測部20和送訊部21以及受訊部22所成。感測部20,係具備有:在經由位置指示器1而被作位置指示之指示輸入面的橫方向(X軸方向)上而延伸的直線狀之複數個(於此例中,係為64個)的送訊導體23Y1、23Y2、…、23Y64,和與此送訊導體23Y1~23Y64相正交之在指示輸入面之縱方向(Y軸方向)上而延伸的複數個(於此例中,係為64個)的受訊導體24X1、24X2、…、24X64。複數個的送訊導體23Y1~23Y64,係在Y軸方向上被等間隔地作配置,並被與送訊部21相連接。又,複數個的受訊導體24X1~24X64,係在X軸方向上被等間隔地作配置,並被與受訊部22相連接。 另外,在此說明書之送訊導體的說明中,當並不需要對於64根的送訊導體23Y1~23Y64係身為何者一事作區別時,係總稱為送訊導體23Y。同樣的,在受訊導體的說明中,當並不需要對於64根的受訊導體24X1~24X64係身為何者一事作區別時,係總稱為受訊導體24X。 複數個的送訊導體23Y,例如係被形成於基板的下側之面處。複數個的受訊導體24X,係被形成於基板的上側之面處。故而,複數個的送訊導體23Y與複數個的受訊導體24X,係隔開有與特定之厚度相對應了的特定之間隔而被作配置,並具備有相互正交的配置關係,而形成複數個的交點(交叉點)。而,在各交叉點處,送訊導體23Y與受訊導體24X,係可視為透過特定之靜電電容而相耦合。 送訊部21,係對於送訊導體23Y供給特定之交流訊號。於此情況,送訊部21,係可將同一之交流訊號對於複數個的送訊導體23Y1、23Y2、…、23Y64來逐次一次切換1根地作供給,亦可將互為相異之複數個的交流訊號同時地供給至複數個的送訊導體23Y1、23Y2、…、23Y64處。又,亦可將複數個的送訊導體23Y1、23Y2、…、23Y64區分為複數個的群組,並對於每一群組而使用相異之交流訊號。 受訊部22,係在受訊導體24X1、24X2、…、24X64之各個處,而將被供給至送訊導體23Y處之交流訊號透過前述特定之靜電電容所傳導而來之訊號成分檢測出來。若是將送訊導體23Y與受訊導體24X之間之耦合靜電電容在全部的交叉點處而均設為相等,則當位置指示器1並未存在於感測部20上時,在受訊部22處,係從感測部20之全部的受訊導體24X1、24X2、…、24X64而檢測出特定準位之受訊訊號。 相對於此,若是位置指示器1對於感測部20之特定的位置作指示,則構成該指示位置之交叉點的送訊導體23Y與受訊導體24X、以及該位置指示器1,係透過靜電電容而相耦合。亦即是,係成為由於該位置指示器1而使靜電電容改變,從位置指示器1所存在之交叉點的受訊導體24X而得到之受訊訊號準位,係成為相較於其他之交叉點的受訊訊號準位而有所改變。 受訊部22,係藉由將複數之受訊導體24X1、24X2、…、24X64中的存在有其之受訊訊號的準位之改變的受訊導體24X檢測出來,而檢測出位置指示器1之位置。而後,位置檢測感測器2的控制部(圖示係省略),係藉由將從送訊部21而正被供給交流訊號之送訊導體23Y和在受訊部22處而存在有受訊訊號準位之變化的受訊導體24X檢測出來,而檢測出位置指示器1所正作接觸之交叉點。 當並非為位置指示器1而是使手指接近或者是接觸於感測部20上並指示位置的情況時,亦同樣的,位置檢測感測器20,係藉由相同之原理,而將該手指所指示了的位置之交叉點檢測出來。於此情況,被供給至送訊導體23Y處之交流訊號的一部份,係通過手指或者是通過使用者之人體,而流至接地處。因此,構成手指所存在之交叉點的受訊導體24X之受訊訊號準位係改變。受訊部22。係藉由檢測出此受訊訊號準位之變化,而將構成手指所存在之交叉點的受訊導體24X檢測出來。 在尖筆形狀之位置指示器的情況時,亦係與手指之位置檢測的原理相同地,位置檢測感測器2,係能夠進行在感測部20處之指示位置的檢測。但是,在尖筆形狀之位置指示器的情況時,由於其與位置檢測感測器2之間的接觸面積並沒有像是手指的情況時一般的大,因此,耦合電容係為小,由位置檢測感測器2所得之檢測感度係降低。 相對於此,在此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1的情況時,係如同以下所說明一般,與位置檢測感測器2之間的親和性係為高,並且泛用性亦為高,進而,在輸入訊號與輸出訊號之間的特定之波形相關性亦係被確保,而成為能夠以高感度來進行在感測部20上之位置檢測。 亦即是,如圖1中所示一般,當在位置檢測感測器2之感測部20上而使此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1作接近或者是接觸並指示位置的情況時,周邊電極6與感測部20,係經由靜電電容C1而相耦合。而,被供給至送訊導體23Y處之交流訊號,係透過此靜電電容C1,或者是透過周邊電極6,而作為電流訊號來通過連接端子401並被輸入至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處。 被輸入至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處之交流訊號(電流訊號),係在藉由感測放大器101而被作了相位反轉後,在訊號放大率可變電路102處而被作放大,並且藉由升壓變壓器103而被作昇壓(增倍)並使訊號被增強,再作為電壓訊號而通過連接端子402來供給至中心電極7處。亦即是,透過周邊電極6而從感測部20所輸入至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處的交流訊號,係被設為逆相,並被設為大振幅之訊號,而通過中心電極7來反饋至感測部20處。 於此情況,從位置指示器1之中心電極7所反饋至位置檢測感測器2之感測部20處的交流訊號,由於係為與被供給至送訊導體23Y處之交流訊號逆相且被作了增強的訊號,因此,位置指示器1,係以將在受訊導體24X之受訊訊號中的交流訊號之變化更加增大的方式而起作用。故而,位置檢測感測器2,係成為能夠將位置指示器1所指示之位置以高感度而檢測出來。另外,藉由使位置指示器1之接地與人體相連接,檢測動作係更進一步地被安定化。另外,在此實施形態中,位置指示器1之框體3,係藉由與被形成有內部處理電路40之印刷配線基板41的接地導體作了連接的導電體部32而被作覆蓋。因此,在位置檢測感測器2處,被供給至送訊導體23Y處之交流訊號,係通過位置指示器1,而透過使用者之人體來流至接地處,藉由此,能夠謀求訊號檢測動作之更進一步的安定化。 又,若是將位置檢測感測器2之感測部20的送訊導體23Y處之電壓設為V,並將此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1的中心電極7之電壓設為e,且將周邊電極6與中心電極7之間的靜電電容設為C2(參考圖1),則係存在有:e≦C1/C2.V之關係。因此,周邊電極6與中心電極7之間的靜電電容C2,係以盡可能的設為較小,在使中心電極7之電壓e變高一事上,係為有利。 故而,在此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1中,於周邊電極6與中心電極7之間,係中介存在有遮蔽構件8,並藉由此來使兩者之耦合盡可能地縮小。故而,在此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1中,經由使遮蔽構件8作中介存在,周邊電極6與中心電極7之間的靜電電容C2係變小,而能夠將電壓e增大,並能夠有效率地將感度提高。故而,係能夠將消耗電力降低。 又,在此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1中,藉由讓使用者以手動來對於滑動操作部44作調整,而使可變電阻器107之電阻值成為可變並對於訊號放大率可變電路102之放大率作可變設定,係能夠對於在位置檢測感測器2處之位置指示器1的指示位置之檢測感度作調整。 例如,當使位置指示器1之中心電極7輕微地碰觸位置檢測感測器2的感測部20之表面的狀態下,雖然中心電極7之前端的彈性保護導體72與感測部20之間的接觸面積係為小,但是,藉由對於滑動操作部44作手動調整而將訊號放大率可變電路102之放大率增大,就算是此種輕微的碰觸,位置檢測感測器2亦能夠以高感度而檢測出位置指示器1。 相反的,在使位置指示器1之中心電極7強力地與位置檢測感測器2之感測部20的表面作碰觸之狀態下,中心電極7之前端的彈性保護導體72和感測部20之接觸面積係變大。於此情況,藉由對於滑動操作部44作手動調整而將訊號放大率可變電路102之放大率縮小,就算是此種強力的碰觸,位置檢測感測器2亦能夠將位置指示器1視為以適當之程度而作了碰觸者,並安定地檢測出來。 另外,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訊號增強處理電路之訊號放大率可變電路102,雖係構成為能夠藉由可變電阻器107來使放大率作連續性的可變,但是,亦可構成為藉由滑動開關來對於電阻值為相異之複數個的電阻器作切換,並藉由此而階段性地將放大率作可變。 如同上述一般,在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中,位置指示器1,係設為將從位置檢測感測器2而來之交流訊號作訊號增強並使其反饋至位置檢測感測器2處,但是,前述交流訊號之訊號增強以及用以進行對於位置檢測感測器2之反饋的訊號送訊,係可在位置指示器1位於位置檢測感測器2上並成為操作狀態時來進行,而能夠謀求省電力化。 另外,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亦可在電池5和送訊控制電路(電源電路)300的DC/DC換流器301之電壓輸入端Vin之間,設置能夠藉由使用者來以手動進行ON、OFF之電源開關。於此情況,僅有電源開關成為ON時,會成為亦對於訊號檢測電路200供給從電池5而來之直流電壓,而能夠更進一步省電力化。此事,關於後述之其他實施形態的位置指示器,亦為相同。 又,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的位置指示器1,係構成為:將周邊電極6作為第1電極,而受訊從位置檢測感測器2而來之交流訊號,並將中心電極7作為第2電極,而使作了訊號增強之輸出交流訊號反饋至位置檢測感測器2處。但是,亦可將用以受訊從位置檢測感測器2而來之交流訊號的第1電極,設為中心電極7,並將用以使作了訊號增強的交流訊號反饋至位置檢測感測器2處之第2電極,設為周邊電極6。此事,亦同樣的,關於後述之其他實施形態的位置指示器,亦為相同。 [第2實施形態] 在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中,訊號檢測電路200,係成為將通過連接端子401並透過周邊電極6而從位置檢測感測器2所受訊了的交流訊號檢測出來。因此,雖然省略其之詳細構成電路例,但是,此訊號檢測電路200之脈衝產生電路201,係有必要設置與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之前段的感測放大器101相同之感測放大器,而有著使構成成為複雜之虞。 此第2實施形態,係為能夠將位置指示器1之訊號檢測電路200的構成設為更加簡單之構成的例子。於圖5中,對於此第2實施形態中之位置指示器1A的內部處理電路400之電路例作展示。在此圖5中,對於與圖3中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的位置指示器1之內部處理電路40相同的部分,係附加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之詳細說明。另外,此第2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1A的構造性之構成,係與圖2中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的位置指示器1相同。 在此第2實施形態中,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之構成要素以及送訊控制電路(電源電路)300之構成要素,係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而,在此第2實施形態之訊號檢測電路210處,係並非被供給有通過連接端子401之藉由周邊電極6所受訊了的交流訊號,而是被供給有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之例如訊號放大率可變電路102的輸出訊號。 故而,此訊號檢測電路210之脈衝產生電路211,由於係成為將藉由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之感測放大器101所檢測出並作了放大的訊號,作為其之輸入訊號而作接收,因此,係成為不需要使用與感測放大器101相同之構成的感測放大器,相較於第1實施形態之訊號檢測電路200的脈衝產生電路201,係能夠將電路構成更加簡略化。 另外,在此第2實施形態之情況中,當將從位置檢測感測器2而來之交流訊號藉由訊號檢測電路210而檢測出來時,不僅是該訊號檢測電路210,連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也必須要成為驅動狀態。 因此,在此第2實施形態中,係為了檢測出是否有檢測到從位置檢測感測器2而來之交流訊號,而以間歇性地從送訊控制電路(電源電路)300來對於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供給電源電壓+Vcc以及基準電壓Vref並對於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間歇性地作驅動的方式來作控制。第2實施形態之訊號檢測電路210,係具備有用以進行此控制之電路構成。另外,在訊號檢測電路210處,從電池5而來之直流電壓,係作為其之驅動電源電壓而被恆常作供給。 訊號處理電路210,係如圖5中所示一般,由脈衝產生電路211和間歇驅動控制電路212以及致能控制訊號產生電路213所成。致能控制訊號產生電路213,係由切換電晶體204和電容器205以及電阻206所成,而被設為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的致能控制訊號產生電路203相同之構成。 脈衝產生電路211,於此例中,係藉由二極體214所構成。此二極體214之陰極,係被與構成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之升壓變壓器103的一次線圈103a作連接,陽極,係被與切換電晶體204之基極作連接。 間歇驅動控制電路212,係由電阻215和電容器216以及切換電晶體204所構成。而,送訊控制電路300之DC/DC換流器301的電壓輸出端Vout,係經由電阻215以及電容器216之串聯電路而被與接地導體作連接,並且,此電阻215和電容器216間之連接點,係被與切換電晶體204和二極體214間之連接點作連接。電阻215以及電容器216,係構成時間常數電路。 間歇驅動控制電路212,係具備有以間歇性地驅動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的方式來作控制之功能,並且,係具備有代替第1實施形態中之可再觸發型單安定複振盪器202的功能之功能。 於圖5中,關於其他構成,亦即是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以及送訊控制電路300,係設為與第1實施形態之內部處理電路40相同的構成。 若依據以上之構成,則當此第2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1A並不存在於位置檢測感測器2之上,並因此無法受訊從位置檢測感測器2而來之交流訊號時,從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由於係並不會輸出交流訊號,因此,構成脈衝產生電路211之二極體214係成為OFF,故而,係並不會透過脈衝產生電路211而產生脈衝訊號。 另一方面,係從電池5而通過電阻206來對於電容器205供給充電電流,電容器205係被充電,直到切換電晶體204成為OFF為止。因此,在電阻206和電容器205間之連接點處所得到的致能控制訊號,係在經過了與藉由電阻206和電容205所制訂的時間常數相對應的特定時間之後,成為HIGH準位。藉由此,DC/DC換流器301之致能端子EN,係成為HIGH準位,DC/DC換流器301,係成為驅動狀態,並從其之電壓輸出端Vout產生電源電壓+Vcc而供給至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處。 若是DC/DC換流器301成為驅動狀態,並從其之電壓輸出端Vout產生電源電壓+Vcc,則係透過電阻215而對於電容器216流動充電電流,電容器216係被充電。而,若是從由電壓輸出端Vout而產生電源電壓+Vcc起,而藉由以電阻215以及電容器216所制訂之時間常數而經過了特定之時間,則電容器216和電阻215間之連接點的電位係上升,並到達使切換電晶體204導通之電位,切換電晶體204係成為ON。 若是切換電晶體204成為ON,則電容器205之充電電荷由於係通過切換電晶體204而被放電,因此,在電阻206和電容器205間之連接點處所得到的致能控制訊號,係成為LOW準位。故而,DC/DC換流器301之致能端子EN,係成為LOW準位,DC/DC換流器301,係成為非驅動狀態(休眠狀態),從電壓輸出端Vout而來之電源電壓Vcc的產生係停止,在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處,係成為並不會被供給有電源電壓+Vcc以及基準電壓Vref。 若是從DC/DC換流器301之電壓輸出端Vout而來的電源電壓Vcc之產生被停止,則由於切換電晶體204之基極電位係變低,因此,此切換電晶體204係成為OFF。若是切換電晶體204成為OFF,則係從電池5來透過電阻206而對於電容器205供給充電電流,電容器205係被充電,若是經由以電阻206和電容器205所制訂的時間常數而經過了特定之時間,則在電阻206和電容器205間之連接點處所得到的致能控制訊號係成為ON準位,並將DC/DC換流器301設為驅動狀態。 如同上述一般,當由於並不從位置檢測感測器2而受訊交流訊號,而並不透過脈衝產生電路211來產生脈衝訊號的情況時,DC/DC換流器301,係藉由訊號檢測電路210之致能控制訊號產生電路213而被間歇性作驅動。亦即是,DC/DC換流器301,係在與藉由電阻215和電容器216所制訂的時間常數相對應之特定之時間中,成為從電壓輸出端Vout而產生電源電壓+Vcc之狀態,又,在與藉由電阻206和電容器205所制訂的時間常數相對應之特定之時間中,係成為停止從電壓輸出端Vout而產生電源電壓+Vcc之狀態,並交互地反覆成為此2個的狀態區間。 而,當從DC/DC換流器301之電壓輸出端Vout而產生有電源電壓+Vcc,並且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係為驅動狀態時,若是透過周邊電極6而受訊從位置檢測感測器2而來之交流訊號,則在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處,係如同上述一般地而對於該交流訊號進行訊號增強處理。之後,從此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而來之被作了訊號增強處理的交流訊號,係被供給至中心電極7處,並且被供給至訊號檢測電路210處。 在訊號檢測電路210處,係根據此從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而來之交流訊號,而使構成脈衝產生電路211之二極體214作ON、OFF。藉由此二極體214之ON、OFF,係成為透過脈衝產生電路211而產生脈衝訊號。而,在二極體214成為ON之區間中,由於電容器216之充電電荷係通過二極體214而被放電,因此,電阻215和電容器216間之連接點的電位,係並不會到達一直上升至會使切換電晶體204成為ON之電位的狀態。因此,切換電晶體204,係成為維持於OFF。藉由此,在電阻206和電容器205間之連接點處所得到的致能控制訊號,係成為維持於HIGH準位,DC/DC換流器301,係維持於從其之電壓輸出端Vout而產生電源電壓+Vcc的狀態。 而後,若是成為並不會受訊到透過周邊電極6之從位置檢測感測器2而來的交流訊號,則構成脈衝產生電路211之二極體214係成為OFF。因此,係通過電阻215而對於電容器216流動充電電流,並在經過了與藉由電阻215以及電容器216所制訂的時間常數相對應之特定之時間後,切換電晶體204會成為ON,致能控制訊號係成為LOW準位。故而,DC/DC換流器301之致能端子EN,係成為LOW準位,DC/DC換流器301,係成為非驅動狀態(休眠狀態)。 之後,DC/DC換流器301,係藉由訊號檢測電路210之前述的動作,而成為被間歇性地作驅動控制的狀態,直到位置指示器1A成為受訊有從位置檢測感測器2而來之交流訊號為止。 如同上述一般,若依據此第2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1A,則係能夠使訊號檢測電路210之構成成為簡單,並且,當並未將位置指示器1A與位置檢測感測器2一同作使用的情況時,由於係間歇性地驅動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因此,係能夠降低電池5之消耗電力,而能夠謀求省電力化。 另外,在此第2實施形態中,亦同樣的,可在電池5和送訊控制電路(電源電路)300的DC/DC換流器301之電壓輸入端Vin之間,設置能夠藉由使用者來以手動進行ON、OFF之電源開關。若是設為此種構成,僅有電源開關成為ON時,會成為亦對於訊號檢測電路210供給從電池5而來之直流電壓。由於亦進行有對於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之間歇性的電力供給,因此,係能夠更進一步省電力化。 [第3實施形態] 在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以及第2實施形態中,位置指示器1、1A,係設為作為驅動電源而具備有電池5。因此,當電池5有所消耗的情況時,係必須要進行交換,而變得麻煩。又,若是將電池5作內藏,則位置指示器之重量會增加,而會有損及操作性之虞。第3實施形態,係為藉由代替電池而使用包含有電容器之蓄電電路,來對於上述之問題作解決的例子。 圖6,係為對於此第3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1B的內部處理電路410之例子作展示的電路圖,並由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和訊號檢測電路220以及送訊控制電路310所成。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係為與第1實施形態之內部處理電路40相同之構成。又,此第3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1B的構造性之構成,係與圖2中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的位置指示器1略相同,但是,如同後述一般,在框體3之一部分處係有著若干的差異。 此第3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1B,係為如同圖7中所示一般之被與位置檢測感測器組入型行動終端500一同作使用的例子。此例之位置檢測感測器組入型行動終端500,係具備有扁平形狀之框體,並設為使其之其中一面側的大部分被顯示器畫面501所佔據的構成。而,在此位置檢測感測器組入型行動終端500處,係於顯示器畫面501之上,被配置有透明之位置檢測感測器(觸控面板)502。此位置檢測感測器502,係為具備有與前述之位置檢測感測器2相同之構成者,而能夠檢測出由位置指示器1B所致之位置指示輸入。 而,此位置檢測感測器組入型行動終端500,係以能夠於其之框體內收容位置指示器1B的方式,而具備有筒狀之收容部503。在此收容部503內之特定位置處,係被設置有用以將被插入至收容部503內之位置指示器1B的收容位置作定位之球狀的突部504。此球狀之突部504,係構成為能夠彈性地收容於收容部503之壁面內。 另一方面,如圖7中所示一般,在位置指示器1B之棒狀的框體3之側周面處,係被形成有剛好嵌合球狀之突部504的嵌合凹部34。若是將位置指示器1B插入至收容部503內,則球狀之突部504係藉由位置指示器1B之框體3而被推壓並在壁面內作彈性位移,但是,若是成為位置指示器1B之嵌合凹部34的位置,則球狀之突部504係嵌合於嵌合凹部34中,位置指示器1B係在收容部503內而被作定位。 進而,在收容部503中,係被設置有用以檢測出位置指示器1B是否被作了收容的收容感測器。在圖7之例中,收容感測器,係藉由發光元件505和受光元件506所構成,在收容部503之內壁面處,係以會藉由被作了收容的位置指示器1B而使光被作遮蔽的方式,來在相互對向之位置處,設置發光元件505和受光元件506。 當位置指示器1B並未被收容在收容部503內時,係能夠使受光元件506受光從發光元件505而來之光。另一方面,若是位置指示器1B被收容在收容部503內,則從發光元件505而來之光,係被位置指示器1B所遮斷,而並不會到達受光元件506處。位置檢測感測器組入型行動終端500,係藉由對於在受光元件506處之從發光元件505而來的受光輸出作監視,而檢測出位置指示器1B是否被收容在收容部503內。 而,在此例之位置檢測感測器組入型行動終端500中,於收容部503之特定的位置處,係被設置有用以對於位置指示器1B而供給交流磁場之磁場產生用的線圈507。在此磁場產生用線圈507之兩端間,係透過開關電路508而被連接有振盪器509,並設為對於線圈507供給特定頻率之交流訊號。而,位置檢測感測器組入型行動終端500,係構成為:當根據受光元件506之受光輸出而檢測出位置指示器1B被收容於收容部503內時,將前述開關電路508設為ON,並將從振盪器509而來之交流訊號,供給至磁場產生用線圈507處。 此第3實施形態中之訊號檢測電路220,雖係省略圖示,但是,例如,係可設為圖3中所示之由訊號檢測電路200之脈衝產生電路201和可再觸發型單安定複振盪器202而成之構成。 而,如圖6中所示一般,在此第3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1B的內部處理電路410中之送訊控制電路310,係與前述之實施形態相同的,具備有電源電路之構成,但是,係代替電池,而具備著使用有電容器(例如電性雙層電容器)3111之蓄電電路311。又,送訊控制電路310,係更進而具備有:電磁耦合電路312、和安定化電源電路313、以及電源供給控制電路314。另外,於此,電容器係為與電容同義之用語。 電磁耦合電路312,係以由線圈3121和電容器3122所成之共振電路312而構成者。此共振電路3123之共振頻率,係被設為與被供給至位置檢測感測器組入型行動終端500之磁場產生用線圈507處的交流訊號之頻率相等的頻率。而,在位置指示器1B中之電磁耦合電路312的位置,係如圖7中所示一般,被設為當此位置指示器1B被收容在位置檢測感測器組入型行動終端500之收容部503內時,會剛好接收到從磁場產生用線圈507而來之交流磁場的位置。 電磁耦合電路312,係接收從此磁場產生用線圈507而來之交流磁場並共振,而產生感應電流。該感應電流,係藉由蓄電電路311之二極體3112而被作整流,藉由該整流訊號,電容器3111係被充電。 如同上述一般,在此第3實施形態中,若是位置指示器1B被收容在位置檢測感測器組入型行動終端500之收容部503內,則係進行對於電容器3111之充電,在蓄電電路311中係被蓄電。而,此電容器3111之保持電壓,係被供給至安定化電源電路313中。 安定化電源電路313,係由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用之FET(場效電晶體)3131、和由處理器所成之電源控制電路3132、和安定化用電容器3133、以及電壓檢測電路3134所成。 被保持在蓄電電路311之電容器3111中的電壓,係因應於FET3131之ON、OFF,而被傳輸至電壓安定化用電容器3133處。電源控制電路3132,係對於此FET3131之閘極,而供給將能率(duty)比如同後述一般地而作了控制之一定週期的矩形波訊號SC,作為切換訊號來供給之。FET3131,係藉由此矩形波訊號SC而被作ON、OFF,並對於電容器3111之保持電壓作PWM控制,再將該PWM控制結果之電壓,經由電壓安定化用電容器3133來設為平滑化電壓。而,此電壓安定化用電容器3133之保持電壓,係對於電源控制電路3132而作為其之驅動電源電壓來供給之。 電壓檢測電路3134,係檢測出此電壓安定化用電容器3133之保持電壓的值,並將該檢測結果之電壓值供給至電源控制電路3132處。電源控制電路3132,係以使此電壓檢測電路3134之檢測電壓值成為預先所制訂之電源電壓+Vcc的方式,來對於供給至FET3131之閘極處的矩形波訊號SC之能率比作控制。 如同上述一般,從安定化電源電路313,係產生作了安定化的電源電壓+Vcc,但是,此電源電壓+Vcc,係通過電源供給控制電路314而被供給至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處。在圖6之例中,電源供給控制電路314,係藉由FET3141所構成,並對於其之閘極,而從電源控制電路3132供給有電源供給控制訊號Ps。 電源控制電路3132,係根據從訊號檢測電路220而來之訊號檢測輸出,而產生供給至電源供給控制電路314處之電源供給控制訊號Ps。亦即是,從訊號檢測電路220而來之訊號檢測輸出,當代表係檢測出有從位置檢測感測器502而來之交流訊號時,電源控制電路3132,係產生電源供給控制訊號Ps,並將電源供給控制電路314之FET3141設為ON。又,從訊號檢測電路220而來之訊號檢測輸出,當代表係並未檢測出從位置檢測感測器502而來之交流訊號時,電源控制電路3132,係並不產生電源供給控制訊號Ps,並將電源供給控制電路314之FET3141設為OFF。 故而,在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處,係與上述之第1以及第2實施形態的情況相同地,當位置指示器1B被拿到被設置在位置檢測感測器組入型行動機器500之顯示器畫面501處的位置檢測感測器502之上時,由於係藉由訊號檢測電路220而檢測出從位置檢測感測器502而來之交流訊號,因此,藉由從電源控制電路3132而來之電源供給控制訊號Ps,電源供給控制電路314係成為ON。故而,在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處,係被供給有電源電壓+Vcc,並從位置指示器1B而對於位置檢測感測器502送出送訊訊號。 而,當並未藉由訊號檢測電路220而檢測出交流訊號時,藉由從電源控制電路3132而來之電源供給控制訊號Ps,電源供給控制電路314係成為OFF,在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處,係並不會被供給電源電壓+Vcc。因此,在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處,係並不會產生送訊訊號,從位置指示器1B,係並不會對於位置檢測感測器502送出送訊訊號。 另外,在此第3實施形態中,在電源供給控制電路314之輸出端與接地導體之間,係被連接有電阻3151以及LED3152之串聯電路。LED3152,係為與第1實施形態之LED43相同的用以指示驅動狀態之發光元件,並以能夠透過被設置在位置指示器1B之框體處的透孔窗(未圖示)來將其之發光狀態報告至外部的方式,而被作設置。 進而,電源供給控制電路314之輸出端,係經由電阻3153以及電阻3154之串聯連接而被與接地導體作連接,從電阻3153以及電阻3154之連接點,係對於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而輸出有基準電壓Vref(=Vcc/2)。 若依據以上所說明了的第3實施型態之位置指示器1B,則藉由代替電池而具備有構成可從外部來進行充電之蓄電電路311的電容器3111,電池之交換係成為不必要,且重量亦變輕。而,被積蓄在由電容器3111所成之蓄電電路311中的電力,由於係僅在位置指示器1B位於位置檢測感測器組入型行動終端500的位置檢測感測器502之上並且檢測出了從位置檢測感測器502而來之交流訊號時,才會透過電源供給控制電路314而被作供給,因此,係成為省電力化,而能夠將充電的次數減少。 [第3實施形態之第1變形例] 圖8以及圖9,係為對於第3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作展示之圖。如圖8中所示一般,在此例之位置指示器1C的內部處理電路420中,係並未設置電磁耦合電路312,並代替此而設置有被與蓄電電路311之二極體3112的陽極作連接之端子321、和被與接地導體作連接之端子322。 並且,如圖9中所示一般,位置指示器1C之框體3的外周表面之導電體部32(參考圖2),係和被與接地導體作連接之端子322作電性連接。又,於此例中,在位置指示器1C之框體3的外周表面處,係被設置有金屬電極35,該金屬電極35,係被與導電體部32作電性分離,並且被與端子321作連接。此金屬電極35,係可在位置指示器1C之外周表面處設置凹部,並在該凹部中形成被與導電體部32作了電性分離之金屬層,再將該金屬層和端子322作電性連接,而構成之。 另一方面,在位置檢測感測器組入型行動終端500之收容部503處,係設置有被與位置指示器1C之凹部的金屬電極35作嵌合並作電性連接之金屬電極511,並且,係設置有相對於位置指示器1C之外周表面的導電體部32(被與接地導體作連接)而作彈性連接的由金屬之板彈簧片所成之電極512。而後,在電極511和電極512之間,連接用以對於位置指示器1C之蓄電電路311的電容器3111進行充電之直流電壓供給電路513。位置檢測感測器組入型行動終端500所具備之控制電路(省略圖示),係如同前述一般,例如,對於受光元件506之受光輸出作監視,並以當檢測出位置指示器1C被收容於收容部503中時,從此直流電壓供給電路513來將交流訊號供給至電極511、512之間的方式來作控制。 故而,若是將此例之位置指示器1C收容在位置檢測感測器組入型行動終端500之收容部503內,則電極35以及導電體部32,係分別被與電極511以及電極512作電性連接。其結果,從位置檢測感測器組入型行動終端500之直流電壓供給電路513而來的直流電壓,係被供給至位置指示器1C之蓄電電路311處,電容器3111係被充電。 其他之構成,係與上述之第3實施形態完全相同,在此第3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中,係亦能夠得到與第3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 [第3實施形態之第2變形例] 在上述之第3實施形態中,係設為藉由將位置指示器1B收容在位置檢測感測器組入型行動終端500之收容部503中,來經由電磁耦合電路312而產生感應電流,並對於包含有電容器3111之蓄電電路311進行充電。但是,就算是並不將位置指示器1B收容在收容部503中,亦能夠進行電容器3111之充電。 亦即是,圖10,係為此種情況之例子,此例,係為被適用在將顯示裝置700藉由纜線601來與個人電腦600作了連接的系統中之情況。在顯示裝置700之顯示器畫面701處,係與位置檢測感測器組入型攜帶裝置500同樣的,而被貼附設置有位置檢測感測器(觸控面板)702。 而,在此顯示裝置700處,係於顯示器畫面701、亦即是位置檢測感測器702之外側的區域處,被埋設有電力供給用線圈703。此電力供給用線圈703,係為沿著與顯示器畫面701相平行之面而被捲繞在位置檢測感測器702之位置檢測區域的周圍處之迴圈線圈。此電力供給用線圈703,例如,係達成與圖7中所示之磁場產生用線圈507同等的功能。雖省略圖示,但是,藉由對於此電力供給用線圈703供給交流訊號,而在與平行於顯示器畫面701之面相垂直的方向上,產生交流磁場。 故而,在對於被設置在此顯示裝置700處之電力供給用線圈703而供給有交流訊號的狀態下,若是使位置指示器1B接近電力供給用線圈703,則藉由以電力供給用線圈703所產生之交流磁場,在位置指示器1B之電磁耦合電路312處係激發有感應電流。而後,藉由此感應電流,而對於位置指示器1B之蓄電電路311的電容器3111進行充電。於此例之情況中,位置指示器1B之電磁耦合電路312的線圈3121之位置,係以設置在位置指示器1B之被形成有周邊電極6或中心電極7之側的端部處為理想。 如同上述一般,若依據此例,則就算是並不將位置指示器1B收容在收容部等之中,亦僅需要使位置指示器1B位置在從電力供給用線圈703所產生之交流磁場的近旁,便成為能夠進行對於位置指示器1B之蓄電電路311的蓄電。另外,對於在顯示裝置700中之電力供給用線圈703的交流訊號之供給,係能夠經由以位置檢測感測器702來檢測出位置指示器1B所指示之位置是否為位於電力供給用線圈703之近旁,來進行控制。 [第4實施形態] 上述之實施形態的位置指示器1、1A、1B,係為被與就算是手指接近於感側部之上或者是作了接觸時亦能夠將該手指所作了接近或接觸之交叉點檢測出來的位置檢測感測器(2、502)一同作使用的情況之例。 因此,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1、1A、1B的情況時,從中心電極7所被反饋至位置檢測感測器2或者是位置檢測感測器502處的交流訊號,係被設為與被供給至送訊導體23Y處之交流訊號相逆相,並被作訊號增強。而,在位置檢測感測器2處,係藉由檢測出「與藉由位置指示器1、1A、1B所作了指示的位置相對應之受訊導體24X的受訊訊號之訊號準位,變化為較其他之受訊導體24X的受訊訊號之訊號準位更低」一事,來檢測出位置指示器以及手指之指示位置。 然而,本發明之位置指示器,係具備有將從位置檢測感測器所受訊了的交流訊號作訊號增強並反饋至位置檢測感測器處之構成。因此,係能夠將本發明之位置指示器,設為並不將從位置檢測感測器所受訊了的交流訊號設為逆相地而直接維持原本之極性來作訊號增強並反饋至位置檢測感測器處之構成,並且,經由將位置指示器之構成,設為檢測出「與藉由位置指示器所作了指示的位置相對應之受訊導體24X的受訊訊號之訊號準位,變化為較其他之受訊導體24X的受訊訊號之訊號準位更高」一事,係成為能夠進行由本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所進行的指示位置之檢測。 考慮上述事態,在第4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中,係構成為能夠在「將從位置檢測感測器所受訊了的交流訊號設為逆向並作訊號增強而作反饋」的情況和「將所受訊了的交流訊號維持原本之相位(極性)地來作訊號增強並作反饋」的情況之間作切換。於圖11中,對於此第4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1D的內部處理電路450之例作展示。此圖11之例,係為將第4實施形態適用在第2實施形態中的情況。但是,第4實施形態,係亦可適用在第1實施形態或第3實施形態中。 此第4實施形態之內部處理電路450,係僅將第2實施形態之內部處理電路400的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變更為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10之構成,除此之外,訊號檢測電路210以及送訊控制電路300之構成,係與第2實施形態完全相同。 並且,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10,除了在升壓變壓器103之二次線圈103b側處設置有追加電路之外,係被設為與第2實施形態之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相同的構成。 亦即是,在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10中,係於升壓變壓器103之二次線圈103b的其中一端側處連接有開關電路111,並在另外一端側處連接有開關電路112。此些之開關電路111以及112,係為將二次線圈103b之其中一端側以及另外一端側,在與連接端子402作連接之狀態和與接地端子作連接之狀態間作切換的開關電路。 而,此些之開關電路111以及112,係藉由從切換訊號形成電路113所輸出之切換訊號SW,而以當二次線圈103b之其中一端側為與連接端子402作連接的狀態時會將二次線圈103b之另外一端側與接地導體作連接,當二次線圈103b之另外一端側為與連接端子402作連接的狀態時會將二次線圈103b之其中一端側與接地導體作連接的方式,來連動性地作切換。 在切換訊號形成電路113處,係於此第4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1D的框體處,設置有以能夠從外部來進行滑動操作的方式所設置之滑動開關114。而,當滑動開關114例如成為將接點c和接點a作連接之切換狀態時,切換訊號形成電路113,係以使開關電路111以及開關電路112成為將升壓變壓器103之二次線圈103b的其中一端側與連接端子402作連接並且將另外一端側與接地端子作連接的方式,來形成切換訊號SW。又,當滑動開關114例如成為將接點c和接點b作連接之切換狀態時,切換訊號形成電路113,係以使開關電路111以及開關電路112成為將升壓變壓器103之二次線圈103b的另外一端側與連接端子402作連接並且將其中一端側與接地端子作連接的方式,來形成切換訊號SW。 故而,滑動開關114,當身為將接點c和接點a作連接之切換狀態時,係與第2實施形態相同的,從位置檢測感測器2所受訊了的交流訊號,係被設為逆相,並被作訊號增強,再經由連接端子402而被供給至中心電極7處,而被反饋至位置檢測感測器2處。 另一方面,滑動開關114,當身為將接點c和接點b作連接之切換狀態時,從位置檢測感測器2所受訊了的交流訊號,係維持於原本之極性,而被作訊號增強,再經由連接端子402而被供給至中心電極7處,而被反饋至位置檢測感測器2處。 此第4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1D,係因應於在所使用之位置檢測感測器處的受訊導體之受訊訊號的訊號準位之變化的檢測方法,來進行由滑動開關114所致之切換。亦即是,欲藉由位置指示器1D來進行位置指示輸入之位置檢測感測器,當係採用檢測出「受訊導體之受訊訊號的訊號準位變成較其他之受訊導體的受訊訊號之訊號準位更低」一事之檢測方法的情況時,係將滑動開關114,設為將接點c和接點a作連接的切換狀態。又,欲藉由位置指示器1D來進行位置指示輸入之位置檢測感測器,當係採用檢測出「受訊導體之受訊訊號的訊號準位變成較其他之受訊導體的受訊訊號之訊號準位更高」一事之檢測方法的情況時,係將滑動開關114,設為將接點c和接點b作連接的切換狀態。 亦即是,在此第4實施形態中之位置指示器1D,係成為不論是在上述之何者的檢測方法之位置檢測感測器中,均能夠以最適當的狀態來作使用。 位置檢測感測器,當係具備有將雙方之檢測方法例如以時間分割驅動來實行之構成的情況時,係成為能夠藉由將滑動開關114設為使接點c和接點b作連接之切換狀態(或者是使接點c和接點a作連接之切換狀態),而使位置檢測感測器判別出其係身為由位置指示器1D所致之指示輸入或者是由手指所致之指示輸入。 例如,由將切換開關114設為了使接點c和接點b作連接之切換狀態的位置指示器1D所致之指示輸入,係僅在檢測出「受訊導體之受訊訊號的訊號準位變成較其他之受訊導體的受訊訊號之訊號準位更高」一事之時間分割區間中,才會被檢測出來。另一方面,由手指所致之指示輸入,係僅在檢測出「受訊導體之受訊訊號的訊號準位變成較其他之受訊導體的受訊訊號之訊號準位更低」一事之時間分割區間中,才會被檢測出來。也就是說,位置檢測感測器,係能夠藉由判別出受訊訊號之訊號準位為以作上升的方式而變化或者是以作降低的方式而變化,來判別出該指示輸入係為由位置指示器1D所致之指示輸入或者是由手指所致之指示輸入。 [第5實施形態] 上述之實施形態的位置指示器之周邊電極6和中心電極7,係均為被設置在位置指示器之框體3的其中一端側處。因此,在周邊電極6和中心電極7之間,亦會產生靜電耦合,而會有使對於位置檢測感測器所送出之送訊訊號的一部分從進行送訊之電極而漏洩至用以進行訊號受訊之電極處之虞。故而,在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110中,係有必要對於送訊訊號之漏洩量作考慮,而將送訊電力作該漏洩量之量的增大。 第5實施形態,係為藉由將前述之送訊訊號的漏洩量盡可能地減少,來抑制送訊電力之增大量並謀求省電力化之例。於圖12中,對於此第5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1E中的內部處理電路430之其中一例作展示。 圖12中所示之第5實施形態的位置指示器1E之內部處理電路430,由於係為具備有與第2實施形態之內部處理電路400相同之構成者,因此,對於與圖5中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的內部處理電路400相同之部分,係附加相同的參考符號來作標示。此第5實施形態之內部處理電路430,係由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20、和訊號檢測電路210、以及送訊控制電路300所成。如圖12中所示一般,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20之構成,係與第2實施形態之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00相異。 又,在此第5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1E中,係於周邊電極6和中心電極7之間的位置處,設置有導電材9。此導電材9,例如係藉由環狀之導電金屬所構成,並如同圖示一般,被與周邊電極6以及中心電極7電性分離地而作設置。 進而,如同前述一般,在第2實施形態中,係將周邊電極6設為第1電極,並將中心電極7設為第2電極,但是,亦可將中心電極設為第1電極,並將周邊電極6設為第2電極,第5實施形態,係為後者的情況之例。亦即是,在第5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1E中,係將透過中心電極7所從位置檢測感測器而受訊了的交流訊號,作為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20之輸入訊號。 而,在此第5實施形態中,升壓變壓器103之二次線圈103b的途中之特定的分接點Pt,係被設為共通端子,並被與接地導體作連接。又,二次線圈103b之其中一端側,係被與成為第2電極之周邊電極6作電性連接,二次線圈103b之另外一端側,係被與導電材9作電性連接。 二次線圈103b之分接點Pt的位置,係根據從周邊電極6所送出之送訊訊號的不會被供給至位置檢測感測器處而反倒被供給至中心電極7處的狀況之程度輕重,來作決定。亦即是,例如,若是對於當從周邊電極6所送出之送訊訊號的5%會被供給至中心電極7處的情況作考慮,則分接點Pt之位置,係以成為(從分接點Pt起直到二次線圈103b之其中一端側為止的捲繞數):(從分接點Pt起直到二次線圈103b之另外一端側為止的捲繞數)=95:5的方式,來作設定。 於此情況,從周邊電極6所送出之送訊訊號中的被供給至中心電極7處之量,一般而言,由於係為較前述送訊訊號之1/2更小,因此,從分接點Pt起直到二次線圈103b之另外一端側為止的捲繞數,係成為較從分接點Pt起直到二次線圈103b之其中一端側為止的捲繞數更少。 若是設為此種構成,則與從周邊電極6所送出之送訊訊號相逆相的訊號,係被從導電材9而送出。因此,藉由此從導電材9所送出之訊號,從周邊電極6所送出之送訊訊號中的漏洩至中心電極7處之量係被作補償,而使從周邊電極6而來之送訊訊號被有效率地反饋至位置檢測感測器處。故而。從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20而來之送訊訊號的從周邊電極6所對於中心電極7之漏洩,由於係被減輕,因此,係成為並不需要將送訊電力作該漏洩量之增大,而能夠謀求更進一步之省電力化。 另外,在圖12之第5實施形態之例中,係將受訊從位置檢測感測器而來之交流訊號的第1電極,設為中心電極7,並將為了使交流訊號反饋至位置檢測感測器處而送訊訊號之第2電極,設為周邊電極6,但是,當然的,第5實施形態,當將第1電極設為周邊電極6,並將第2電極設為中心電極7的情況時,係亦可作適用。 [第6實施形態] 上述之實施形態的位置指示器之內部處理電路,係均為將從位置檢測感測器所受訊了的交流訊號作訊號增強並反饋至位置檢測感測器處的情況。然而,本發明,係並不被限定於此種具備有訊號反饋型之內部處理電路的位置指示器,對於將從位置指示器所具備之交流訊號產生電路而來的交流訊號供給至位置檢測感測器處之形態的位置指示器,亦能夠作適用。第6實施形態,係為將本發明適用在此種位置指示器的情況中之例子。 圖13,係為用以對於此第6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1F的重要部分作說明之圖。此第6實施形態之位置指示器1F,亦係與前述之例相同的,位置指示器的構造性之構成,係與圖2中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的位置指示器1相同。但是,內部處理電路440,係與前述之例相異。 亦即是,如圖13中所示一般,內部處理電路440,係由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30、和訊號檢測電路230、和送訊控制電路320、以及升壓電路140所成。 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30,係為特定頻率之交流訊號的產生電路,並能夠設為交流訊號振盪器之構成。從此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30而來之送訊訊號(交流訊號),係經由送訊控制電路320以及升壓電路140而被供給至連接端子402處,並經由被與此連接端子402作連接之中心電極7,而被送訊至位置檢測感測器處。 送訊控制電路320,係由以切換電晶體等所構成之開關電路323、和對於此開關電路321供給切換訊號之切換訊號產生電路324所成。開關電路321,係對於從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30而來之交流訊號的對升壓電路140之供給作控制。 升壓電路140,係亦能夠與前述之實施形態相同的而藉由升壓變壓器來構成,但是,在此例中,係使用由半導體元件所成之升壓電路。從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30而來之送訊訊號,係在藉由此升壓電路140而作了升壓之後,通過連接端子402而被供給至中心電極7處。 訊號檢測電路230之輸入端,係與被連接於周邊電極6處之連接端子401作連接。故而,若是位置指示器1F在位置檢測感測器之上而對於位置作指示,則係透過周邊電極6而受訊從位置檢測感測器而來之交流訊號,並輸入至訊號檢測電路230中。 訊號檢測電路230,例如,係與訊號檢測電路200相同的,可藉由脈衝產生電路和可再觸發單安定複振盪器來構成之。故而,此訊號檢測電路230,係在檢測出了從位置檢測感測器而來之交流訊號時,和並未檢測出交流訊號時,而輸出狀態為反轉的檢測訊號。 從此訊號檢測電路230而來之檢測訊號,係被供給至送訊控制電路320之切換訊號產生電路324處。切換訊號產生電路324,當訊號檢測電路230之檢測訊號為代表檢測出有從位置檢測感測器而來之交流訊號時,係產生使開關電路323成為ON的切換訊號,並將該切換訊號供給制開關電路323處。又,切換訊號產生電路324,當訊號檢測電路230之檢測訊號為代表並未檢測出從位置檢測感測器而來之交流訊號時,係產生使開關電路323成為OFF的切換訊號,並將該切換訊號供給制開關電路323處。 故而,當位置指示器1F並非位於位置檢測感測器之上,而無法受訊從位置檢測感測器而來之交流訊號時,由於係並不會經由訊號檢測電路230而檢測出從位置檢測感測器而來的交流訊號,因此,送訊控制電路320之開關電路232係成為ON,從位置指示器1F而來之交流訊號的送訊係並不會被進行,而成為省電力化。 另一方面,當位置指示器1F在位置檢測感測器之上而對於位置作指示時,係藉由訊號檢測電路230而檢測出從位置檢測感測器而來之交流訊號,藉由根據該訊號檢測電路230之檢測訊號所產生的切換訊號,開關電路323係成為ON。藉由此,從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30而來之送訊訊號(交流訊號),係經由送訊控制電路320而被供給至升壓電路140處並被升壓,再從中心電極7而被送訊至位置檢測感測器處。 在此第6實施型態中,亦同樣的,位置指示器1F,由於係設為在能夠檢測出從位置檢測感測器而來之交流訊號時才實行送訊訊號之送訊,因此,係能夠省電力化。 另外,在圖13之構成中,雖係設為藉由對於送訊訊號之對第2電極的供給作控制,來謀求省電力化,但是,在此第6實施型態之位置指示器1F中,亦能夠與上述之實施型態相同的,而採用藉由對於電源電路作控制來謀求省電力化之構成。 [其他實施形態或變形例] 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雖係在位置指示器之框體3內的被形成有訊號處理電路之印刷配線基板的接地導體處,而直接性(直流性)連接有位置指示器之框體3的外周之導電體部32,但是,在內部電路之接地導體與導電體部32之間,係亦可設為例如透過電容器而交流性地作耦合之構成。 又,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導電體部32,係設為除了與周邊電極6間之絕緣部以外而將位置指示器之框體3的外週之略全體作覆蓋的構成,但是,亦可設為僅在使用者對於位置指示器作操作時所把持的會與人體相接觸之框體3的特定部分處,而配置被與內部電路之接地導體作了連接的金屬板等之導電性構件。 又,當將框體3藉由例如塑膠而構成了的情況時,藉由設為使用具備有導電性之塑膠,並將其直流性地或者是交流性地來與內部電路之接地導體作連接的構成,係亦能夠將導電體部32省略。 另外,本發明之位置指示器所被作使用之位置檢測感測器,係並不被限定於上述之例,像是被利用在固定型裝置的位置檢測裝置中之各種物品,亦係成為對象。 1、1B、1C、1D、1E、1F‧‧‧位置指示器 2‧‧‧位置檢測感測器 3‧‧‧位置指示器1之框體 5‧‧‧電池 6‧‧‧周邊電極 7‧‧‧中心電極 8‧‧‧遮蔽構件 100、110、120、130‧‧‧送訊訊號產生電路 200、210、220、230‧‧‧訊號檢測電路 300、310、320‧‧‧送訊控制電路 [圖1]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指示器的第1實施型態之概念性構成以及其處理動作作概括性說明的圖。 [圖2]對於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指示器的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例作展示的圖。 [圖3]對於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指示器的第1實施形態之電路構成的其中一例作展示之電路圖。 [圖4]對於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指示器所被作使用的位置檢測感測器之其中一例作說明的圖。 [圖5]對於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指示器的第2實施形態之電路構成的其中一例作展示之電路圖。 [圖6]對於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指示器的第3實施形態之電路構成的其中一例作展示之電路圖。 [圖7]用以將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指示器的第3實施形態與位置檢測感測器一同作說明的圖。 [圖8]對於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指示器的第3實施形態之第1變形例的電路構成之其中一例作展示的電路圖。 [圖9]用以將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指示器的第3實施形態之第1變形例與位置檢測感測器一同作說明的圖。 [圖10]對於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指示器的第3實施形態之第2變形例的電路構成之其中一例作展示的電路圖。 [圖11]對於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指示器的第4實施形態之電路構成的其中一例作展示之電路圖。 [圖12]對於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指示器的第5實施形態之電路構成的其中一例作展示之電路圖。 [圖13]對於本發明所致之位置指示器的第6實施形態之電路構成的其中一例作展示之電路圖。 1‧‧‧位置指示器 2‧‧‧位置檢測感測器 3‧‧‧位置指示器1之框體 5‧‧‧電池 6‧‧‧周邊電極 7‧‧‧中心電極 20‧‧‧感測部 40‧‧‧內部處理電路 72‧‧‧彈性保護導體 100‧‧‧送訊訊號產生電路 200‧‧‧訊號檢測電路 300‧‧‧送訊控制電路 C1、C2‧‧‧靜電電容
权利要求:
Claims (12) [1] 一種位置指示器,係為被與位置檢測感測器一同作使用之位置指示器,其特徵為,具備有:第1電極,係用以受訊從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而來之交流訊號;和送訊訊號產生電路,係產生用以使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檢測出位置之訊號;和第2電極,係與前述第1電極相異,並被供給有經由前述送訊訊號產生電路所產生之訊號;和訊號檢測電路,係檢測出是否經由前述第1電極而受訊有從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而來之交流訊號;和送訊控制電路,係對應於從前述訊號檢測電路而來之輸出而對於從前述送訊訊號產生電路而來之經由前述第2電極的訊號之送訊作控制,前述第1電極以及前述第2電極,係被配置在前述位置指示器之同一端部處,對應於檢測出經由前述第1電極所受訊之從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而來的交流訊號一事,而從前述第2電極送訊用以使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檢測出位置的訊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位置指示器,其中,前述送訊控制電路,係藉由對於用以驅動前述送訊訊號產生電路之電力的供給作控制,來對於從前述送訊訊號產生電路而來之經由前述第2電極的訊號之送訊作控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位置指示器,其中,前述位置指示器,係為藉由電池而被驅動者,前述送訊控制電路,係藉由對從前述電池所對於前述送訊訊號產生電路之電力的供給作控制,來對於從前述送訊訊號產生電路而來之經由前述第2電極的訊號之送訊作控制。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位置指示器,其中,前述位置指示器,係具備有藉由從外部所供給之電力來驅動該位置指示器之蓄電電路,前述送訊控制電路,係藉由對從前述蓄電電路所對於前述送訊訊號產生電路之電力的供給作控制,來對於從前述送訊訊號產生電路而來之經由前述第2電極的訊號之送訊作控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之位置指示器,其中,前述蓄電電路,係具備有用以將從外部所供給之電力作蓄電的電容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之位置指示器,其中,前述位置指示器,係具備有經由電磁耦合而接收從外部所供給之電力的電磁耦合電路,並透過前述電磁耦合電路而將從外部所供給之電力蓄電在前述蓄電電路中。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位置指示器,其中,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係為檢測出與由前述位置指示器所致之位置的指示相對應之靜電容量之變化者,前述訊號檢測電路,係藉由透過前述第1電極來檢測出前述靜電容量之變化,而檢測出是否受訊有從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而來之交流訊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位置指示器,其中,前述送訊訊號產生電路,係形成相對於透過前述第1電極所受訊了的從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而來之交流訊號而具備有特定之相關性的被作了訊號增強之訊號,並透過前述第2電極而送出至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位置指示器,其中,前述送訊訊號產生電路,係具備有用以產生具有特定之訊號波形以及訊號準位的訊號之訊號產生電路,並將從前述訊號產生電路所輸出之訊號,透過前述第2電極而送出至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位置指示器,其中,前述訊號檢測電路,係被設定為恆常通電狀態、或者是在每特定時間而設定為通電狀態,當前述訊號檢測電路係身為通電狀態時,經由前述第1電極來檢測出從前述位置檢測感測器而來的交流訊號。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位置指示器,其中,在前述送訊訊號產生電路處,係具備有:將被供給至一次線圈處之訊號作升壓並使其產生於二次線圈處之升壓變壓器、和將前述二次線圈之其中一端和另外一端與前述第2電極選擇性地做連接之連接切換電路。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位置指示器,其中,在被配置於前述位置指示器之同一端部處的前述第1電極以及前述第2電極之間,將導電材以與前述第1電極以及前述第2電極相互作電性分離的方式而作配置,並且,在前述送訊訊號產生電路處,係具備有將被供給至一次線圈處之訊號作升壓並使其產生於二次線圈處之升壓變壓器,進而,在前述升壓變壓器之二次線圈處,係被設置有從線圈之中途而導出之共通端子,前述二次線圈之其中一端,係被與前述第2電極作連接,並且另外一端係被與前述導電材作連接,以使前述二次線圈之另外一端和前述共通端子之間的捲繞數成為較前述其中一端和前述共通端子之間的捲繞數更少的方式,來將前述共通端子從前述二次線圈導出。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KR20190015739A|2019-02-14|위치 지시기 JP2012221304A5|2014-04-10| US8199132B1|2012-06-12|Position indicator US9304615B2|2016-04-05|Capacitive stylus pen having a transformer for boosting a signal JP6544791B2|2019-07-17|位置指示器、信号処理回路、信号供給制御方法及び信号処理方法 WO2016158418A1|2016-10-06|電子ペン及び電子ペン本体部 TW201629709A|2016-08-16|位置指示器 JPH07295722A|1995-11-10|筆記具兼用信号ペン回路 KR20190024558A|2019-03-08|실제 필기 스타일러스와 터치 장치 JP2013059179A|2013-03-28|電気機器 KR20150110166A|2015-10-02|무선 충전 장치 JP2019096351A|2019-06-20|位置指示器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CN102736750B|2016-12-21| EP2511800A3|2017-08-23| TWI562025B|2016-12-11| EP2511800B1|2020-05-13| IL218561D0|2012-07-31| US11086457B2|2021-08-10| US20160132135A1|2016-05-12| CN102736750A|2012-10-17| EP2511800A2|2012-10-17| US20200174588A1|2020-06-04| JP5669263B2|2015-02-12| KR20120115943A|2012-10-19| IL218561A|2017-10-31| US20180164906A1|2018-06-14| KR101947179B1|2019-02-12| US10310641B2|2019-06-04| US9927889B2|2018-03-27| US9268417B2|2016-02-23| KR102045455B1|2019-11-15| KR20190015739A|2019-02-14| US20190243474A1|2019-08-08| US20210333929A1|2021-10-28| JP2012221304A|2012-11-12| US10551946B2|2020-02-04| US20120256830A1|2012-10-11|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TWI673630B|2015-01-19|2019-10-01|日商和冠股份有限公司|位置指示器| TWI685774B|2014-12-26|2020-02-21|日商和冠股份有限公司|位置指示器|US2012032A|1932-08-11|1935-08-20|William E Zinnbauer|Lock washer| JP3150685B2|1990-08-06|2001-03-26|株式会社ワコム|可変容量コンデンサ| JP2961720B2|1990-10-02|1999-10-12|日立ビアメカニクス株式会社|座標読取装置| JP2766101B2|1991-11-01|1998-06-18|シャープ株式会社|表示付タブレット装置| JP2839804B2|1992-10-08|1998-12-16|シャープ株式会社|座標検出装置| US5414227A|1993-04-29|1995-05-09|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Stylus tilt detection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with a remote digitizing display| JPH07295722A|1994-04-25|1995-11-10|Pentel Kk|筆記具兼用信号ペン回路| JP3188367B2|1994-12-26|2001-07-16|シャープ株式会社|座標検出装置| JP3860848B2|1995-03-16|2006-12-20|マグナチップセミコンダクター有限会社|携帯型コンピュータ用高電圧スタイラス| JP3698803B2|1995-04-12|2005-09-21|シャープ株式会社|座標入力装置| JPH09134246A|1995-11-10|1997-05-20|Seiko Denshi Kiki Kk|座標読取装置とともに用いられる座標指示器または装置| WO1999059101A2|1998-05-12|1999-11-18|E-Ink Corporation|Microencapsulated electrophoretic electrostatically-addressed media for drawing device applications| JP4376425B2|2000-05-08|2009-12-02|株式会社ワコム|可変容量コンデンサ及び位置指示器| JP3500125B2|2001-02-14|2004-02-23|株式会社ミツトヨ|弾性体の振動検出システム| JP2005149140A|2003-11-14|2005-06-09|Wacom Co Ltd|位置検出装置及び位置指示器| JP4547000B2|2004-04-01|2010-09-22|株式会社ワコム|パネルとコードレス・トランスデューサのシステム| JP2007183809A|2006-01-06|2007-07-19|Sony Corp|スタイラス入力装置およびスタイラス入力方法| JP4709674B2|2006-03-23|2011-06-22|株式会社ワコム|位置検出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 US20080150917A1|2006-12-20|2008-06-26|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Oscillator circuit for use in an untethered stylus| JP5109171B2|2007-09-18|2012-12-26|株式会社ワコム|位置指示器、位置入力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US20100021022A1|2008-02-25|2010-01-28|Arkady Pittel|Electronic Handwriting| US20100053120A1|2008-09-03|2010-03-04|Chang An-Yu|Touchscreen stylus| TWI521400B|2009-01-06|2016-02-11|Elan Microelectronics Corp|The touch input device and the control method of the touch panel module applied to the touch input device| US20120086664A1|2009-06-29|2012-04-12|Gerald Leto|Multifunctional writing apparatus with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stylus| TWM371273U|2009-07-16|2009-12-21|Lite On Semiconductor Corp|Sensor and its optical touch control module| CN101980112A|2010-10-15|2011-02-23|台均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电磁式触控笔| JP4683505B1|2010-12-14|2011-05-18|株式会社ワコム|位置指示器| US8766954B2|2010-12-21|2014-07-01|Motorola Mobility Llc|Active stylus for use with touch-sensitive interfaces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TW201237692A|2011-03-02|2012-09-16|Wintek Corp|Touch pen| WO2012123951A2|2011-03-17|2012-09-20|N-Trig Ltd.|Interacting tips for a digitizer stylus| US8878823B1|2011-07-27|2014-11-04|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Dynamic shield electrode of a stylus| CN107390898B|2016-03-08|2020-10-30|禾瑞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倾斜角与笔身轴向的触控笔与其控制方法|JP5364768B2|2011-09-26|2013-12-11|株式会社東芝|電力需給スケジューリング装置| JP6021174B2|2012-08-08|2016-11-09|株式会社ワコム|位置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の位置指示器| JP6080256B2|2012-12-17|2017-02-15|株式会社ワコム|静電方式スタイラスペン| WO2014171344A1|2013-04-15|2014-10-23|シャープ株式会社|タッチパネルシステム、及び電子機器| CN104423756A|2013-09-09|2015-03-18|太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触控面板控制方法| JP5984279B2|2013-09-27|2016-09-06|株式会社ワコム|位置検出装置及びその位置指示器| CN104636010B|2013-11-08|2018-07-10|禾瑞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信器与其发信方法| CN104656948B|2013-11-25|2018-06-01|联想有限公司|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JP6215672B2|2013-11-27|2017-10-18|株式会社ワコム|静電方式スタイラスペン| TWM479456U|2014-01-09|2014-06-01|Liang hui hu|電容觸控筆| KR20150104302A|2014-03-05|2015-09-15|삼성전자주식회사|전자 장치의 사용자 입력 검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JP6253497B2|2014-04-25|2017-12-27|株式会社東芝|データ入力システム、アクティブスタイラスペンおよびアクティブスタイラスペンの制御方法| TWI480770B|2014-06-27|2015-04-11|Waltop Int Corp|電容式指標裝置| JP6355471B2|2014-08-01|2018-07-11|株式会社ワコム|入力装置、位置指示器及び位置検出装置| KR102252185B1|2014-10-24|2021-05-14|가부시키가이샤 와코무|발신형 전자 펜| KR102243535B1|2014-11-17|2021-04-23|가부시키가이샤 와코무|위치 지시기| JP6324301B2|2014-11-19|2018-05-16|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並びに指示装置| JP2016136800A|2015-01-23|2016-07-28|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送電装置、受電装置、非接触電力伝送システム、情報端末、座標入力装置及び座標入力システム| JP2016136698A|2015-01-23|2016-07-28|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アンテナ構造体、非接触電力伝送機構及び電子機器| EP3252570B1|2015-01-29|2019-12-04|Wacom Co., Ltd.|Electronic pen| KR102273683B1|2015-01-30|2021-07-05|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스타일러스 펜을 이용한 평판표시장치| EP3252571B1|2015-01-30|2021-03-03|Wacom Co., Ltd.|Position indicator| JP6544791B2|2015-02-20|2019-07-17|株式会社ワコム|位置指示器、信号処理回路、信号供給制御方法及び信号処理方法| CN113534981A|2015-03-02|2021-10-22|株式会社和冠|主动式触控笔及主动式触控笔的通信控制部| CN107430451B|2015-03-06|2020-09-04|株式会社和冠|电子笔和电子笔用主体部| KR20170132754A|2015-03-31|2017-12-04|가부시키가이샤 와코무|전자 펜 및 전자 펜 본체부| US9791946B2|2015-04-10|2017-10-17|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Power saving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6230755B2|2015-04-20|2017-11-15|株式会社ワコム|アクティブスタイラス及び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を用いた方法、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並びにアクティブスタイラス| JP6487782B2|2015-06-08|2019-03-20|株式会社ワコム|位置指示器における構成タイプの設定方法| CN105281006A|2015-07-02|2016-01-27|南京赛格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种用于控制调谐螺杆长度的可调式高精度限位装置| JP6487807B2|2015-08-21|2019-03-20|株式会社ワコム|位置指示器| US10168804B2|2015-09-08|2019-01-01|Apple Inc.|Stylu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JP6534596B2|2015-10-09|2019-06-26|株式会社ワコム|位置指示器| TWI557603B|2015-10-16|2016-11-11|翰碩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具有調整電壓訊號結構的電容式指標裝置| JP6826041B2|2015-10-22|2021-02-03|株式会社ワコム|位置指示器及び位置検出装置| CN108292174B|2015-12-21|2021-08-31|株式会社和冠|电子笔| US9933867B2|2015-12-30|2018-04-03|Synaptics Incorporated|Active pen capacitive displacement gauge| KR20170090968A|2016-01-28|2017-08-08|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능동형 스타일러스 펜과 그를 포함한 터치 센싱 시스템| JP6715696B2|2016-06-22|2020-07-01|株式会社ワコム|電子ペン| WO2018016466A1|2016-07-22|2018-01-25|株式会社ワコム|電子ペン及び座標入力装置| JP2018180974A|2017-04-14|2018-11-15|株式会社ワコム|スタイラス| JP6908442B2|2017-06-06|2021-07-28|株式会社ワコム|位置指示器| US10585502B2|2017-08-17|2020-03-10|Apple Inc.|Touch sensor excitation using transformer| KR102262510B1|2018-07-18|2021-06-08|주식회사 하이딥|스타일러스 펜| KR20200009800A|2018-07-20|2020-01-30|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터치 회로 및 구동 방법| CN109521893A|2018-10-17|2019-03-26|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触控笔、触控面板、触控感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6710793B2|2019-02-21|2020-06-17|株式会社ワコム|位置指示器| KR20210070458A|2019-12-04|2021-06-15|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표시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法律状态: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JP2011087450A|JP5669263B2|2011-04-11|2011-04-11|位置指示器|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